原本这次想要跟厂商借用的是今年 Westone 的年度旗舰耳机 W60 ,不过阴错阳差的刚好当天 W60 被借出,笔者稍微试听了一下全新的次级舰 W50 後并比较最後借测的 W40後,就决定借测这款原本 W 系列旗舰耳机 W40 改款而来的 W40 。至於为何後来放弃 W50 ,文後会叙述原因。
Westone 从去年起在产品线做了调整,首先就是把既有的 W 系列以及 UM 系列换上新设计的外壳,并且把插针换成 MMCX 格式,而且相较於针对专业监听的 UM 系列,定位在发烧听友的 W 系列的外观变化更为显着。
W40 的单体配置延续前身 W4 W4R 的形式,采用三路分音的形式,搭配四颗平衡电枢单体,包括一中音、一高音与双低音单体,响频达 10-18kHz ,灵敏度为 118dB ,阻抗 31 欧姆;不过外观则是换上全新的设计。
也许是因为定位的目标市场不同, Westone 新一代的 UM 系列依旧维持先前的透明色系,而 W 系列却采用全黑色并且搭配可更换外壳饰板的设计,只要使用附赠的螺丝即可卸下原本的黑色外壳,换上附属的红色与蓝色外壳,像是笔者就分别把红色装在右边、蓝色装在左边,藉此快速的区别哪边是左耳,不过不得不说 W50 与 W60 的金属色饰板比较好看啊...
配件方面, W40 除了与 UM 系列一样的MMCX 插针 EPIC Cable 绞线外,也附赠通过苹果 MFI 认证的 3 键式通话线,不过此条通话线是使用橡胶包覆,而非绞线;另外收纳盒则是给了橘色的运动防水收纳盒;至於耳塞就与 UM 系列一样给了多个尺寸的 ATAR 矽胶耳塞与 Comply 海绵耳塞。
配戴感一直是 Westone 耳机的强项,毕竟采用贴耳式框体与绕耳线材,加上偏小的导管口径,只要挑对耳塞尺寸隔音效果就相当的不错,这也是为何 Westone 的 UM 系列耳机过去一直是舞台表演的歌手常用的耳机,当然 UM 系列优秀的配戴感也同样被移植到 W 系列上, W40 的配戴感与笔者先前已经测试过的 UM 30 Pro 没有太大的不同。
至於声音方面,如同前面所述, W 系列与 UM 系列的目标客群是不同的, W 系列不像 UM 系列强调还原与监听,音色调教更为个性化,音染也相对 UM 系列显着;不过笔者觉得相当有趣的是,不知为何 W 系列偶数的产品线的音色似乎都比单数系列端正一些。例如相较於 W30 过於浓郁的音色,或是低频冲击感相当明显的 W50 , W40 调音拿捏的更为恰到好处些。
同样以偏向中性设定,笔者在同样的聆听条件下以 W40 与 UM 30 Pro 使用 Epic Cable 搭配 Sony Walkman Z1060 、 HiFiMAN HM700 (转接非平衡模式)两款播放器交叉比较, UM 30 Pro 受前端风格的影响比起 W40 更为明显一些, W40 在人声偏暖的染色很显然可盖过设备端的音色。
比起 UM 30 Pro , W40 的音场更大一些,人声属於前靠的类型,低频略为松散,也许是受到导入双低频单体的关系,音乐细节分离度比起 UM 30 Pro 更显着,资讯量也更多,不过比起 UM 50 Pro的分离感则还有些许差距;人声的渲染比起 UM 系列明显,但相对也带来好处,例如聆听录音品质较不理想的流行音乐,录音的瑕疵会比起直白的 UM 系列好一点。
至於为何不用手机做为测试基准?虽然比起 UM 30 Pro 过於反映前端品质,或是 W30 在驱动不足声音会因为音场无法分离而过於浓厚黏稠, W40 搭配手机之後反而还好驱动一些些,但仍可感受依照ㄧ般手机的驱动状况还无法推出 W40 具备的细节,声音也较独立的音乐播放器黏稠许多;不过 W40 所需的驱动力感觉是比 W30 少一些。
至於为何当时未选择 UM 50 Pro 或是 W50 进行较常时间的试用?笔者感觉 UM 50 Pro 可说是 UM 30 Pro 的全面升级版本,更好驱动、细节更多,但是基本的风格仍延续 UM 30 Pro ;而 W50 不知为何,低频的冲击感相当大,但却不够凝聚,反而有一种专为电音调教的耳机的感觉,故最後选择较有个性且音色较中性的 W40 。
笔者认为, W40 适合偏好音色较为中性但又不希望声音过於监听,但同时不希望人声渲染过於明显,以及追求低频不致於过多且带有较轻松的聆听感的使用者,适合应付多元的流行音乐,不过在前端设备则建议驱动力仍需有一定的水准,建议搭配独立音乐播放器或是将手机外接具独立 DAC 的耳机扩大器较能发挥其特色。
延伸阅读
抗蓝光萤幕保护贴这张真的不错...大家最近都玩哪款三国游戏 我玩这款...
标签: 开箱评测 iPhone 耳机 westone 耳道式耳机 平衡电枢 系列 驱动 比起 过於 UM W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