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内的高规机,小米手机 3 WCDMA 版动手玩

去年下旬发表,等到去年下旬在中国推出 WCDMA 版本的小米手机 3 (以下简称米 3 ),最近也终於在台推出了,在发表时打着当时效能最高的米 3 ,也在开卖不久就需要面临各大一线手机厂的新机推出、旧机落入促销的混乱战局,打着万元内的米 3 到底还有哪些优势、是否还保有如推出时声称的超高价格效能比?跳转开始介绍

米 3 是去年九月份在中国正式发表的小米科技旗舰机种,当时一口气发表两种个别针对不同基频的版本,分别是针对中国特有的 TD-SCDMA 所发表的 NVIDIA Tegra 4 版本,以及台湾可用的高通 Snapdragon 800 的 WCDMA 版本。

TD 与 WCDMA 双版本除了处理器与基频外,外观设计与主要元件规格大致相同;不过由於市场策略的关系,直到去年底才正式推出 WCDMA 版本;虽然 WCDMA 版本推出了,但是由於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不同,需要再经过软体在地化、 Google 审核、 NCC 审核等,一连到了今年农历年後才正式在台发表。

相较於小米手机 2S ,米 3 的设计稍微多了点设计感,采用较为圆滑的造型,且也不再像前一代略为厚重,不过相较於先前可换背盖、电池的设计,米 3 的电池改为不可更换,背盖也无法拆卸,就不像先前可搭配多种逗趣的背盖打造个性化的手机。

造型设计方面,有那麽一点 Nokia Lumia 与 iPod nano 混合的味道, 5 寸 Full HD 的萤幕稍微悬浮在机身表面,而来自 Sony 的 13MP BSI CMOS 相机镜头模组则与机身完全融合,不再像过往明显的凸於机背,设计也更为洗链。至於 SIM 卡插槽则位於机顶,使用回纹针可退出卡槽,不过较为可惜的是与小米手机 2S 一样,并不提供额外的记忆卡扩充。

 





 

 

主规格方面,米 3 使用的处理器为 Snapdragon 800 系列 2.3GHz 四核心的 MSM8974AB...原本应该是这样,不过最终使用的是同样隶属 Snapdragon 800 系列的 MSM 8274AB ,至於两款处理器的差异,其实就是是否支援 LTE 技术,至於差了 LTE 到底重不重要因人而异,毕竟扣除 LTE ,两款处理器基本规格与效能是相同的。

米 3 也搭载了 2GB 的 LPDDR3 还有 16GB 的 eMMC 4.5 内建储存空间,不过当初在发表会公布的 64GB 版本则暂时还未有引进的时程,由於储存空间无法扩充,对於需要放置大量多媒体档案的玩家会是比较麻烦的。另外电池容量为 3,000mAh ,算是目前旗舰手机相当主流的规格配置。

米 3 的 5 寸 Full HD 萤幕的来源有两个供应商,分别是日本的夏普与韩国 LG ,至於会拿到哪一家的萤幕是较难判断的,不过基本上都是搭配高感度触控管理 IC ,特别强化手指操作的反应速度,并可在萤幕有些许潮湿时维持正常的操作。

相机如前所述,是采用 Sony 所提供的 IMX 135 13MP BSI CMOS 搭配 28mm f2.8 光学镜组并搭配由飞利浦提供的闪灯模组,台湾推出的版本已经经过多次消费者对於色彩的反馈进行调教,相比刚推出时的发色与对比有显着的改善;拍照介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模式,不过对焦速度与连续拍摄能力相当迅速。











相机功能当中,最有趣的还是美肌模式,此模式会以侦测到的人脸进行判读包括年龄与性别,并辅以合适的美肌润饰;试用过後,虽然修饰的效果笔者觉得不恶,不过不太建议让正在被拍摄的女性友人知道它上面显示的年龄,因为它的判读方式会受到光线影响,只要从明亮到昏暗处,年龄就可能瞬间从 20 几岁爆增到 40 几岁...

 

 

 

 

 

至於 UI 方面笔者个人是觉得也不太需要过多的介绍,米 3 所搭载的仍是小米的 MIUI V5 ,处了少数因为硬体规格落差的特殊机能如相机等外,与小米手机 2S 、红米手机是大同小异的, UI 的顺畅度调校也一向是小米的特色,整体操作是相当流畅的。

比起疯狂热卖的红米,米 3 也同样不差,不过在近期中阶手机的使用体验不断提升、旗舰机下杀的速度太快的状况下,与米 3 相近的价位竞争相当激烈,虽然米 3 的硬体规格极高,但如果不是那麽重视硬体规格的玩家,好像也不一定非米 3 不可。

但反观红米为何能窜红?因为与红米相近的价格带的产品一直都没有被好好的满足,相近的价格不是买不到智慧手机,但许多厂商在此价格的机种就连基本的流畅都办不到,或是硬体规格停留在第一代 Android 手机等级,也无怪乎除了 ROM 比较小、但仍维持主流机种规格的红米会如此的火热。

整体来说,米 3 的使用体验仍是在水准之上,包括系统调校、顺畅度还有官方系统的後续维护等,比起相近价位的手机表现都是较优秀的。不过可惜的是就跟一开始叙述一样的,米 3 来的时间点之尴尬,比起当初小米 2s 在台推出有过之而不及。

笔者会这麽说是因为米 3 并未於一般通路贩售,价格较为固定,而去年推出首波采用 Snapdragon 800 的一线厂旗舰机种通路实售价格已经开始下降,接下来三月底、四月初又会碰上几家厂商搭载 Snapdragon 801 处理器的新机推出,既有旗舰机种价格应该还会有波动,恐怕几款机种的实售价格也会更贴近米 3 。

而各大一线厂的旗舰机与二、三线厂的机种相较下,除了品牌优势之外还有包括强烈的产品差异化,例如特规的相机、独特的机身材质、特殊的操作设计,对比之下米 3 扣除掉 MIUI 就少了点设计或是特殊功能的差异化。

对於偏好 MIUI 的使用者,米 3 确实是仗着更好的硬体规格能够获得更佳的使用体验,对於米 3 ,不断由消费者反馈强化且持续进行更新的 MIUI 就是它最大的特色,这也是其它每年推出多款手机的手机厂只能挑选重点机型维护的情况下难以望其项背的。只是小米接下来的在这个中价高规机种开始盛行的情况,恐怕需要再产品提供除 MIUI 外更多的特色。


标签: 开箱评测 Android Snapdragon 智慧手机 高通 小米 xaomi 发表 设计 硬体规格 需要 3 WCD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