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在去年推出不少新款 m43 相机,且又在原本已有 GH 、 G 、 GX 与 GF 四系列产品线之後,再推出一款主打轻巧与高质感的 GM ,产品定位则落在 GX7 与 GF6之间,并且主打为史上最小巧的 m43 机身,甚至比 Panasonic 高阶消费机 LX7 更小巧。
跳转开始介绍
GM 到底有多小巧?跟笔者自己的随身机 Pentax Q 一比之下就相当明显,片幅大了许多的 GM 机身甚至比 Q 更小,加上全新设计的 12-35mm 镜头几乎与 Q 搭配 01 定焦镜几乎相同,但感光元件却大上一号。
这款 12-35mm f3.5-f5.6 的金属变焦镜也是因应 GM 特别开发的新镜头,该款镜头并无 X 镜一样的电动变焦设计,也不具备手动对焦用的电子转盘,回归手动变焦设计,至於手动对焦则要使用机身进行控制。但简化机构并采用沉胴设计後有着小巧的镜身,等效焦段换算亦是常用的 24-70mm ,这也是 M43 系统较小元件也可藉此缩小镜头的魅力之一。
GM 机身虽然小巧,但大量的金属用量与蒙皮设计,使得 GM 机身的质感比起 GF 系列强化许多,也带有类似先前与来卡合作机种的复古相机风。除了笔者借测的银色搭白色蒙皮之外,还有搭配棕色与黑色两种蒙皮的版本。
机身虽然相当紧凑,不过 GM 仍搭载一颗容量不算小的电池,并未因为机身微缩而采用容量较小的电池。整体的造型趋於方正,并未如 GX7 一样提供突出的握柄设计。如果追求握感,可考虑选购原厂的金属底座加握把套件。
虽不像 GX7 提供热靴座,不过 GM 仍如 GF6 一样提供内建闪灯设计,也许是藉此与 GX7 做出更明显的差异化,也可能考量使用族群也许无外接闪灯的需求。
虽然机身相当小巧,不过 GM 仍旧五脏俱全,包括完整的拍摄模式与对焦模式切换拨杆,还有身兼主转盘与方向键的二合一主操作键。逻辑与 GF1 相似,属於按键较少但可透过触控萤幕增加虚拟按键。
不过小巧的机身也可说是双面刃,由於机身甚至比 LX7 还小,加上 GM 搭载一张 3 寸的触控萤幕并且服贴在机背上,操作时拇指与拇指下方的肉相当容易误触触控萤幕,因而变成指定对焦焦点的动作,但这也是小型机身搭配触控萤幕的宿命。此外转盘键段差较不明显,笔者在转动转盘时亦曾被判读是按压方向键。
GM 虽是一款定位於 GX7 之下的机身,但却拥有达 1/16,000 秒的超高速快门,并且在电子式快门模式下提供达 40fps 的超高速连拍,标准连拍在电子快门达 10fps 、焦平面机械快门也有 5fps 的水准,表现也是相当不俗。
操作介面则与近期机种类似,是 Panasonic 近期以物理按键可搭配触控萤幕的虚拟按键相互配合使用的操作逻辑。
此外由於内建 WiFi ,也可透过手机进行遥控操作,并可使用光圈、快门调整,设定触控拍照等功能,还可进行手动对焦并且提供对焦点放大与峰值对焦的辅助,不过 PASM 模式仍由相机端控制,无法自手机端进行模式更改。此外 GM 不具备 NFC ,配对时需要手动输入 SSID 。
GM 搭配标准 KIT 镜头实拍的照片如上,由於这款镜头的重点在於体积,故影像锐利度与层次感较为一般,但考虑到 Panasonic 多数变焦镜搭配在 GM 应该都会有明显头重脚轻,除了此款镜头外,也许只有如 20mm f1.7 一类的薄型定焦镜头比较适合作为搭配。
至於特效依旧是 Panasonic 相机的卖点,由於新一代的影像引擎,此次搭配预设的特效滤镜拍摄後只有些许的处理延迟就能继续拍摄,相较先前笔者用过 GF5 的反应速度快上许多。
虽然 GM 号称使用新一代对焦系统,拥有 -4EV 的暗部对焦能力,但也许是所搭配的镜头影响,笔者认为相较先前使用 GX7 搭配 20mm f1.7 II 的暗部对焦精确度仍有差,不过在一般光源的对焦确实很快。
GM 以体积与影像品质而论,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搭配的镜头影像品质一般,但可交换设计仍保留无限的想像空间,只是考虑到该如何选择适合搭配此机身的小巧镜头会是比较头痛的。然而如果追求堪用的品质与方便携带的体积, GM 搭配 12-35mm 的组合则拥有媲美高阶消费机的尺寸与凌驾於消费机之上的感光元件优势,也是 GM 的迷人之处。
标签: 开箱评测 相机 Panasonic m43 gm1 小巧 相当 快门 操作 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