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约莫在两年前推出最小型的可交换镜头相机 Pentax Q ,仿效 Pentax 经典相机 Pentax 110 的外观设计、以快速模式切换以及极为轻巧的机身独树一格,然而初期定价策略加上感光元件仅使用 1/2.3 寸尺寸,初期消费者接受度并不高;事隔两年,中间推出一款外观小修改的 Q10 之後,今年 Pentax 再度推出第三款 Q 系统: Q7 。
Q7 比起前两代虽然外观基本设计变化不大,若不仔细看还会误认为 Q10 ,然而感光元件却改为 1/1.7 寸的元件,却依旧能兼用所有的镜头,不仅画质有所提升,还解放镜头的广角端,尤其对於 03 号鱼眼镜差异最显着。
跳转开始介绍这款小巧依旧的 Q7
Q7 的外观与前身 Q10 相近,也是基於 Q 的骨架延伸而来,相较於第一代的 Q ,设计上仍有些许的调整;不同於 Q 的方正复古, Q7 的机身设计考虑到握持的舒适度,机身左右侧较为浑圆,且右手握柄处也更为突起,机身前方的模式转盘滚轮面积比起 Q 也略为加大。
机顶的快门键底部设计也加大底座,减少如 Q 快门偶而会歪斜干涉操作的状况,模式转盘的刻纹也比起 Q 摩擦力更大一些,机身後方的按键更为突起,不过按钮面积仍是偏小。然而按键配置、闪灯设计等,仍能看出基於 Q 框体的影子,但 Q10 与 Q7 由於机身略大且握柄突出,无法沿用 Q 的保护套。
至於 Q7 在 UI 设计也是与 Q 大同小异,采用相当接近 Pentax DSLR 的操作介面以及逻辑,前方快捷转盘依旧提供包括影像处理模式、照片比例等可自定义的设计;不过较大的差异则在於 Q7 把缩时摄影跟间隔摄影从系统选单中移到对应四方向键的摄影模式中、与倒数自拍、遥控拍摄放在一起。
相较於 Q , Q7 还有一个重要的新增功能,就是电子水平仪的导入;缺乏水平仪也是当初笔者使用 Q 时觉得相当不可思议的地方,当初的 Q 甚至连当时几乎都已经普及的自动转正功能都被未搭载,而 Q7 也藉由导入电子水平仪的同时,将先前缺少的自动转正一并补齐了。
机身的电子系统机能维持 Q 的水准,连拍最高依旧达 5fps ,最高快门速度为 1/6,000 秒,维持 25 点对比式自动对焦系统,并可以区域式选择 9 点矩形自动对焦范围或是采用 25 点手动选择;由於感光元件由原本的 1/2.3 寸 12MP 提升到 1/1.7 寸的 12MP 新元件,最高 ISO 可提供到 12,800 。
机身设计以及基础机能方面, Q7 似乎比起 Q 并没有显着的进步,然而到底 1/2.3 寸与 1/1.7 寸差了多少?以数据来说, Q 的 35mm 相机等效换算需要 x5.6 倍,但 Q7 却仅需要 x 4.6 倍,01 标准镜从 47mm 变成 39mm ,而 02 标准镜从 27.5-83mm 变成 23-69mm ,至於 06 望远镜从 83-249mm 变成 69-207mm ,更不用说鱼眼镜视角一口气从 100 度变成 173 度。
@ ISO 200
@ ISO 400
@ ISO 800
[email protected] ISO 1600
@ ISO 3200
Q7 @ ISO 6400
至於 Q 与 Q7 的 ISO 表现笔者则以上面几张 Android 公仔拍摄作为比较,左边为 Q7 ,右边为 Q ,采用的镜头为 01 号的定焦镜,并且以最大光圈进行拍摄,也顺便可看出 Q 的等效47mm 以及 Q7 的等效 39mm 的视角差异大约差了多少。
上面则是一些使用 Q7 拍摄的照片,包括笔者手上既有的 01 定焦、 03 鱼眼 、 04 标准与 05 望远外,还有与 Q7 一同借到的 02 标准变焦以及 06 望远变焦两款变焦镜。
笔者不得不特别谈一下 06 望远变焦这支镜头,虽然体积依旧不大,却拥有 f2.8 恒定光圈,在 Q7 上的交短恰好是近似於 70-200mm 的常用长焦焦段,这款镜头采用内变焦设计,不过使用前需要旋开收纳焦段,但进入工作焦段後就不会再改变,影像的品质却远大於笔者的预期,最为旅游使用,笔者认为是相当便利的镜头了。
上面几段录影是使用 06 望远镜头录制的,当时并未使用脚架,媒体席高台只要有人走动就晃动的现象,可以看到晃动时画面仍会有些许的果冻感。
相较於 Q , Q7 进步的幅度当然是可以看的见的,无论是影像品质或是可用 ISO 都有明显的提升,不过 Q7 在电池续航力方面的表现仍是较为抱歉的,毕竟机构延续 Q 的结构,电池也与 Q 一模一样,基本上笔者还是建议最好准备 3 颗(包括机身内)电池才较能满足一日出游拍摄所需,但幸好 Q7 的这颗电池也曾用在不少它厂消费相机,价格也不算太贵。
但是随着前阵子 Panasonic 也推出尺寸几乎相似的 m43 机身 GM ,对於 Q 而言会是个严苛的对手,毕竟再怎说片幅仍对画质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尤其是现在连智慧手机都已经进化到 1/2.3 寸,仅大一级的 Q 还有魅力吗?
笔者认为, Q7 还是有它独一无二的特质,首先就是可玩性, Q7 延续 Q 的快速模式转盘,只要轻轻一转机身前方的风格档,就能拍出个性化十足的复古风照片,在不影响既有机能操作下,目前为止仍只有一开始就把拍摄快捷独立在机身前方转盘的 Q 系统才搭载如此便利的机能。
其次就是镜头群的设计,由於片幅的关系, Q7 的镜头尺寸仍旧小巧,也许目前仍没有规格极其漂亮的超大光圈镜头,不过三款高品质镜头的规格以日常拍摄也相当便利,画质比起一般的 1/1.7 寸随身相机撘载的固定镜头品质也更好。虽然目前不少片幅较大的可换镜头相机不断缩减体积,然而关键的镜头仍受到光学的先天限制,重量与体积仍难以微缩。
另外的几款特色镜头也是相当有乐趣,这几款定焦、定光圈的镜头虽然没有高品质镜头的影像品质,不过在散景以及拍摄的特殊效果则有着不同的乐趣,可以当成数位 Lomo 机的玩法拍摄,尤其搭配鱼眼镜头拍出的效果,因为 Q7 片幅的提升,又比 Q 的变形更为明显,这也是一般相机系统少有的乐趣。
如果追求的是极致的影像品质,笔者认为 Q7 相较於 Q 是堪用许多,不过先天片幅尺寸的限制仍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高墙,然而若是追求拍摄乐趣以及可透过交换镜头的弹性拍摄, Q 却是目前体积最小巧的选择。
标签: 开箱评测 相机 pentax pentax q pentax q7 拍摄 笔者 然而 系统 Q Q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