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北京举行的 HP WorltTour 活动上, HP 的发言人不讳言的表示, HP 也要投入低价平板市场,至於 HP 信心在哪?他们认为 HP 虽然进军平板的时间较晚,但也幸好平板的门槛不高,品牌力将是他们最大的後盾。
一台定价不到五千台币的平版到底能为品牌带来多少收益?能为白排平版带来多少杀伤力?笔者不是市场分析师,手上也没有统计数字,然而从过去的历史,当产品落入削价竞争,往往是灾难的开始。
回顾小笔电历史,原本只是个无心插柳、表面上针对教育市场、实际上帮厂商出清库存处理器的产品,却由於价格低廉,性能堪用,造就一股市场旋风。处理器大厂甚至出手改变小笔电原本用於教育的定位,针对小笔电订立新的产品名称 Netbook ,并针对此市场推出处理器,并且还制定严苛的硬体规范。
由於风潮已起,各家电脑厂商纷纷投入 Netbook 市场,忽然市场选择变多了,而硬体规格也越来越高,但针对教育市场的定位已荡然无存,一开始电脑厂商确实也靠小笔电进帐不少。但 Netbook 毕竟在厂商的限制下规格变化有限,最终落入削价竞争的血海战。
当价格越来越低, Netbook 很快就陷入市场饱和,也因为压低价格的关系,零件品质问题也成为 Netbook 的问题。最後 Netbook 从一时的市场救星变成了票房毒药,厂商为了解决库存问题,又再度下杀价格。此外加上 Netbook 定位不名,与传统笔电无法区分关键差异,最後 Netbook 名称也消失,得到一个 Entry Level Notebook 的新名词。
平板的状况则略有不同,在 PC 市场也发展许久的平板概念最终不是由於 PC 架构被发扬光大,更不是因为 Windows 而成功。而是被以智慧手机为目标的 ARM 架构搭配 iOS 系统,以更符合触控与手持的概念重新诠释。
然而 iOS 究竟是由苹果所管控的产品,其它厂商没有介入的余地,所以就需要另一个足以抗衡的手法;除了继续依赖 PC 加 Windows 架构外,同样是为了手机而生的 Android 就成了这些 PC 厂商的另一个选择。
然而不同於小笔电的状况, Android 对传统 PC 厂是个陌生的平台,从硬体架构到系统都是相当陌生的,但对手机厂商却反而熟悉,毕竟 ARM 加上 Android 的组合,原本就是目前除 iOS 外的手机主流。
比起 PC 更棘手的是, ARM 加上 Android 与 PC 加上 Windows 不同, PC 的硬体架构基於 x86 处理器,故市场的处理器选择相当少,而 Windows 又设立许多的授权价格门槛;然而 Android 与 ARM 却都是采取较弹性的授权制度,因此除了几家知名的 IC 晶片商外,造就许多小厂商向 ARM 授权,亦可推出 ARM 架构处理器。
加上许多核心技术可透过授权方式取得,瞬间 ARM 架构处理器种类选择也相当多;不过一开始 ARM 架构也还处於发展期,一分钱一分货仍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即便是入门级的处理器也有一定的水准。
当传统 PC 厂商开始无法自 PC 市场获得成长,选择抢攻平板就成了一条出路,但是对 PC 厂商,平板的生态与他们过去熟知的领域却大为不同。 Windows 并不允许这些 PC 厂商加入大量客制化的元素,故 PC 只要好好的把硬体做好就没事了;然而 Android 除了可允许客制化的设计外,许多组件搭配与驱动调校都需要由厂商自己处理。
当难以做出差异化,却又想快速的抢占市场,最快的方法就是采用低价抢占市场,恰好白牌市场证实低价晶片已经足以提供堪用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压低成本;至於客制化系统? Android 发展至今虽称不上完美,但一般渐渐能接受标准 UI 的使用。
成本能压低,加上大厂商可以大量采购,就能在软硬体成本管控媲美白牌产品(毕竟品牌厂商还有行销、设计与部份软体开发、授权等费用。),故品牌平板也将价格压到近乎与白牌产品相似的价格,不过由於整体成本与品管等,规格稍稍比同价位的白牌平板低了些。
但平板进入低价战是好的开始吗?恐怕不然,使用者会想要购买平板,是由於其便利性以及创新的使用模式,但就像 PC 、 小笔电一样,平板市场终究有饱和的一天,平价平板固然可让平板在短期之内快速成长,然而当市场饱和後,使用者只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形。
一部分的使用者不再求新,因为当平价的平板效能已经合乎使用,除非有必要,否则就没必要不断追新、求变。另外一派则是开始考虑特色与附加价值,单纯以控制价格为主的低价平板恐怕也不是他们追求的产品。
许多厂商一直有个迷思,尤其在以制造业为基础的 PC 厂商往往只想到要冲一时的市占率,不想花太多时间设计并进行市场研究的情形下,就是以低价方式拓展市占;然而只要有人带头,其它厂商也会选择跟进,最终的下场就是一瞬间大家的市场销售量冲高,但没多久就饱和。
另一方面就是改版周期过於频繁,为了刺激销售,从摩尔定律中不断加速改版周期,但在缺乏创新下的改版,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改版方式;尝鲜固然是吸引消费者的元素,不过这些所谓的新品却并非真正的新品,一次、两次也许消费者还会接受,但随着改版频率越来越高,却越来越玩不出花样,最後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库存。
在 3C 产业,当低价风开始吹起後,结果就是不断的历史重演,瞬间高涨的销售,而後面对就是不断的库存,而且这些库存也是不好处理的库存;在库存处理不掉之前,又因为公司策略必须推出换汤不换药的新品,原本的旧品又需要降价,但消费者已经渐渐了解这些改版品的本质,已经开始懂得晚买享优惠,或是不买不吃亏,最终就是帮地球消耗更多的资源...
平板在相较传统电脑於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走到缺乏创新,就连比拼效能也因为硬体快速成熟,宛如现在 PC 效能对多数人而言已经过於充裕一样,厂商又再度选择靠削价竞争这一步,但平板真的除了硬体规格外已经没办法重回创新之路了吗?
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是无法创新,而是为了速成选择不去面对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时间,需要人力,也需要金钱,所以部份厂商选择等待其它竞争者推出创新後,以最快的速度师法;然而市场是很残酷的,追随者鲜少有机会能超越创始者,然而创始者一旦被超越,有些甚至选择也放弃行创新之道,最後就是所有厂商都在等待别人创新,最终结果就是创新已死。
标签: 开箱评测 netbook ARM Notebook windows 小笔电 平板 x86 androi 选择 价格 已经 需要 PC Ne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