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采访华硕 Essence 团队时,就透露 Essence One 并不孤单,华硕还会推出更多的 USB 音效设备,而先前的 Essence XT 与 STX 也还会进行改版,但万万没想到最後这两个讯息居然交集了,华硕最终在 Computex 所展出的新一代音效设备 Essence STU 就是延续 Essence ST 神兽卡的外接版本,并且再针对趋势进行机能的调整。
这次也在台湾正式推出前试用到这款小神兽盒 Essence STU ,跳转开始介绍。
Essence STU 并不像 Essence One 采用厚重的外壳,也未把变压器整合在主体内,相较於硕大的 Essence One , Essence STU 先天就更适合空间有限的使用者。面板相当简洁,包括开关、输入端切换、前级音量与耳扩音量。另外还有几个指示灯。
不过看惯了 Essence One 的高质感设计,看到 Essence STU 难免有些小小失望,倒也不是外观用料不够好,但少了点 Essence One 的视觉冲击。但幸好 Essence STU 善用它小巧与矩形的优势,提供一个立架设计,可把 Essence STU 直立摆放。
就如同前述, Essence STU 是延续 Essence ST 精神的产品,不光只是调音方面的延续,而是在架构方面也承袭 Essence ST ,同样使用单颗 TI 的 PCM1792A 高阶 DAC 晶片作为中枢,并且搭配两颗作为 I/V 转换、一颗 LPF 用的 OP ,但是因应外接化设计与使用需求改变输入与输出端的架构。
因应 USB 外接化的需求, USB 输入端采用与 Essence One 相同的骅讯 CMedia CMI6631A ,这颗主控晶片也提供非同步传输的格式,因应 PCM1792A 仅支援 24Bit 特性,封印 32 Bit 输出的能力,不过这颗晶片并不支援 USB Plug and Play ,故若搭配 iPad 搭配 Camera Kit 使用则会引发 iPad 当机因为华硕团队重新撰写过韧体,故对应 iPad 的 OTG 时如果使用外接电源的 HUB 会当机。另外 Essence 也提供光纤与同轴输入,靠的则是 TI 的 PCM9211 晶片。
Essence STU 采用与 Essence ST 的同样透过 TPA6120A2 搭配一颗可更换的 DC Servo 与两颗 LPF 的设计, TPA6120A2 是一款拥有大电流输出的新世代 OP ,也常见於各种数位扩大的耳扩架构中,特点是能以少许电力驱动高阻抗耳机。
Essence STU 在耳扩架构设计考虑到现在主流耳机由於手持设备盛行,故从善如流加入两段式增益切换,透过机身後方拨杆轻压即可改变增益;而且华硕为了避免使用者使用低阻抗耳机误触增益切换,还做了保护设计,增益功能必须将耳机拔除後才能切换。此外 Essence STU 的耳扩也提供透过 3.5mm 插孔进行类比输入,供无法以数位方式连接的装置如手机、平板充当耳扩使用。
Essence STU 也依旧承袭华硕音效产品的可玩性,松开底部的螺丝後,就可掀开上盖; Essence STU 相较於 Essence ST 则多了一颗耳扩的 IV 转换可玩,共有 4 颗 OP 可以进行替换,原始出厂在前级预设搭配两颗 LM49720 作为 I/V 转换, LPF 则是使用 LM4562 ;至於耳扩的 DC Servo 则是使用 OPA2132 。
华硕官网也提供一份简单的常见 OP 组合供使用者参考,不过这些 OP 组合除了 MUSE 01 以及 MUSE 02 是比较高价的 OP 之外,多半都是比较常见且容易取得的平价 OP ,等上市後应该可找到更多由玩家所建议的组合搭配,例如把 OPA2132 换成已经停产的飞利浦版本之类的。
参考列表位於 Download 内:请点(选择任何一款 OS ,第一份 PDF 即是)
内部的用料也是维持 Essence ST 的水准,采用大量 WIMA FKP2 音响级电容;相较於 Essence One 采用内建变压器的设计, Essence STU 则是选择采用一般的外接式变压器,对於发烧友而言,也可购买更发烧的 12V 3A 变压器取代原本附赠的变压器,相较於内建式的 Essence One 反而更方便。
听感方面,笔者觉得在基本听感相似於原本的 Essence ST 的风格,偏向清澈、人声略远的设定,这也是因为 DAC 使用 PCM1792A 这颗主打解析的晶片,作为为 I/V 转换、 LPF 皆是以高解析、还原的 OP 的结果。
不同於先前在 Essence One MUSE 版本使用 WASAPI 与 ASIO 驱动的经验,这次在 STU 笔者反而比较偏好 ASIO 的表现,很微妙的 STU 两个音效驱动的表现反而与 Essence One 给笔者的印象相反,反倒是 ASIO 较为解析、铿锵有力, WASAPI 较为松散。
由於 STU 可针对低阻抗耳机调整阻抗,在一些阻抗较低的耳机聆听感会比标准的 Essence One 更为细致,然而切换成高阻抗後,同样搭配 250 欧姆以上的监赏型耳机就比 Essence One 略逊一筹,当然烧料的 MUSE 版本就更不该拿来当成比照组;不过 Essence One MUSE 版本偏向柔美,与 STU 的清澈、细瘦走向不太相同。
然而在同级对手中, STU 驱动高阻抗耳机的表现却让人印象深刻,笔者朋友恰好有一只德系的 600 欧姆监赏级耳机,撇开音色不谈, STU 相较同级对手在低频的力道与高频的延伸感表现不恶,这应该是所搭配的耳扩晶片是高效率的 TPA6120A2 所至。
单纯以潜力而言,笔者并不认为 STU 能够打败用料与架构更为复杂的 Essence One ,不过这不代表 STU 是个弱者,毕竟 STU 仍提供四颗 OP 的可玩空间,若是好好处理表现也能够可圈可点,加上虽仅有单 DAC ,但使用的却是知名的高阶晶片 PCM1792A ,实际表现并不会输给主要为了提供 32bit 解码的双 PCM1795 架构。
另外相较於 Essence One 的耳扩架构, STU 由於导入增益切换功能,更适合新一代的低阻抗耳机,毕竟在手持设备的趋势下,高品质的低阻抗、高灵敏度耳机也越来越普及,在驱动低阻抗耳机的表线上, Essence One 的驱动力又过於强大,反而难以驾驭新式耳机。
此外, Essence One 的卖点在於支援平衡架构,不过平衡架构通常是属於较高阶音响才会采用的设计,一般使用者不见得会购买支援平衡架构的耳机、喇叭与扩大机。且 Essence One 的输入端仅支援数位介面,但 STU 却又多了可支援 3.5mm 类比输入,提供无法数位输入的设备耳机扩大功能,只是笔者个人是觉得当初应该选择 RCA 类比输入会比较好一些就是。
最後还是提到 STU 的优势,也就是小巧的体积,虽称不上行动设计,但即便连变压器一起携带,重量仍在一般使用者可接受的范围,且加上直立设计,对於空间有限、像是笔者这种租屋族而言,又多了些吸引力,接下来就是看怎透过更换 OP 调出个人喜欢的声音而已了。
目前在万元初的价格带竞争相当激烈,不过 Essence STU 延续先前 Essence ST 的良好架构,也用了比多数同级对手更高阶的 PCM1792A DAC 晶片,加上针对高阻抗与低阻抗耳机的驱动表现皆是水准之上,较无一般耳扩架构虽同时提供高阻抗与低阻抗两组增益,仅有其中一组设定较优秀的毛病,正式推出应该是拥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
标签: 开箱评测 ASUS 音效卡 神兽盒 essence stu 设计 采用 提供 华硕 Essenc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