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与市场需求接轨, Cherry MX-Board 3.0 G80-3850 动手玩

 先前 Cherry 推出 MX-Board 2.0 G80-3800 时,除了价格大幅降低外,一改经典造型,导入超薄键帽设计,就已经出现各种不同的声浪。感觉也没有很久的时间, Cherry 又推出 1.5 版的 G80-3850 ,基本设计仍延续 G80-3800 ,不过加入多媒体键以及分离线材、铁板等设计,不禁让人感觉这家老字号的键盘厂也试图更贴近消费者。

笔者这次也自代理商键宁借得一把红轴 G80-3850 ,跳转简单的介绍这款”属於 21 世纪”的新 Cherry 键盘。

自 G80-3800 开始, Cherry 进入全新的造形设计,委由 MARWIN Productdesign 操刀造形设计,改掉过往键盘上方无键位区块面积相当大的造型,整体设计也不再方正,上方 Cherry 标志处甚至还有个梯形突出,边框虽未如它厂导入窄边框设计,但透过倾斜收边的设计,让视觉上的边框更薄一些。

而键盘厚度更是与过往 Cherry 键盘最大的不同之处,同样采用 Cherry MX 机械轴,之所以能这麽薄的关键在於键帽设计, Cherry 自 G80-3800 开始导入薄型键帽,仅有标准键帽的一半不到(照片右为标准键帽),故 Cherry 也号称 G80-3800 为最薄的机械式键盘。

至於底部除了隐藏的後方垫高用脚座外,也提供两个大三角形的止滑垫黏贴处,不过 Cherry 预设这两片止滑垫是没贴上去的,使用者可自行决定要否黏贴。另外也有附赠脚座用的止滑套,笔者个人是偏好将後方脚座立起,故就没黏贴大型止滑垫,仅套上脚座用的止滑套。

单纯就外观设计, G80-3850 与 G80-3800 最明显的差异,在於右上角多了四个多媒体按键,其中最右键除了一般充当网路浏览器的首页键,按压住左 Control 并同时按压此键则是禁止 Windows 键的机能,虽 G80-3850 不是电竞键盘定位,不过增加此机能後要稍微充当电竞键盘也可避免误触 Windows 键问题。

另外 G80-3850 虽不像近期多款发光键盘设计一样提供绚丽的全背光设计,但也在 Cherry 标志加入白光、包括 Num Lock 、 Windows 键、 Scroll 键等加入背光,不过这也能解释为 G80-3850 由於造形设计相较过往经典的 G80-3000 少了能配置指示灯的空间,故选择这种方式提供指示机能。

此外 G80-3850 相较 G80-3800 还加入三个特色,分别是分离线材、 N-Key 以及铁板。据说分离线材是由於有消费者反应 G80-3800 的造型相较以往的 Cherry 键盘已经是相当小巧的,而他们也希望能透过分离线材提供更容易收纳与携带,故 Cherry 也在 G80-3850 导入分离线材设计。

至於 G80-3850 打起来如何,笔者必须坦承个人并未使用过 G80-3800 ,多半的机械键盘也都是黑轴,这也算是笔者第一次使用红轴,以下就是单纯个人与先前使用过的黑轴的比较。薄型键帽搭配红轴的情况下,以笔者个人打字习惯相当容易触底,整体打起来有一种较为高级的薄膜或是剪刀脚的触感,但仍保有机械键盘应有的回馈。

不过单纯就打字而言,相较标准键帽的设计,薄键帽一开始会有些许的不适应感,也相较一般键帽容易误触一些,不过这些情况在连续使用两天後以经有所改善。就记者会代理商键宁的说法,未来 Cherry 新键盘确定都会采用薄型键帽,故若是 Cherry 键盘爱好者,恐怕也得去适应薄键帽与标准键帽的手感不同之处了,但整体来说薄型键帽并无不好,只是习惯使然。

至於外壳开模方面,笔者则是稍稍有点意见,但这也许与笔者打字基本上是基於一指神功的触发方式有关, G80-3500 外壳采用上下两片组装,而上下壳之间有些许的间隙,但笔者左手在击发较偏左方的按键时只要接触到边框,就感觉会被此间隙明显的摩擦到,尤其是左下角的角落由於边角采用锐角,手掌擦到的感觉更为明显。


标签: 开箱评测 键盘 cherry 机械式键盘 分离线材 薄型键帽 标准键帽 采用 Cherry G80-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