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路时代来临、载具的进化,游戏产业发生相当多的变化,传统游戏机、 PC 单机游戏、手持游戏机的市场开始被网路游戏与智慧行动设备的 app 游戏瓜分,加上云端游戏的概念诞生,改变整个游戏产业的现况。
过去由任天堂、 Sony 、微软所主宰的传统游戏机市场,变成需要与苹果、 Google 分抢大饼,尤其轻度但结合手持设备触控与各类感测器的 app 游戏,新颖而简单的操作方式,加上目前智慧手持设备大量普及,吸引许多过去非游戏玩家的族群。
若光看以上的现像,由於行动设备的出现似乎扩大了游戏玩家的基数,且吸引相当多新兴的小规模游戏公司如雨後春笋,但实际上游戏产业真的後势看好吗?看着许多传统游戏公司遇到财务危机,许多创下一片佳绩的小游戏公司也不见得能後继有力。
另一方面,游戏的付费机制也由於载具的改变以及网路盛行,游戏的付费型态也开始改变,从传统的卡匣、光碟,至今可透过网路下载至硬碟、记忆卡等新载具内,也开始出现免费游戏的概念,并且透过额外付费的方式作为游戏额外的收入;而一般的游戏也开始加入 DLC ( Downloadable Content )的概念, 也就是让玩家选择性的透过付费增加游戏内容。
有人说,现在的游戏市场虽然多了许多玩家,但实际上也变成玩家可选择的平台变多了,以前的传统游戏机、 PC 游戏或是掌机玩家,现在又多了网路游戏与智慧手持设备可选,但玩家愿意投资在游戏的金额却是有限的,同样的钱有更多的平台在瓜分,其实整个分摊下来,游戏厂商要想能获利反而变得比过去更困难。
从不同的角度看游戏市场,也有不同的困难点,到底开发大成本游戏孤注一掷才是王道?分散投入各平台乱枪打鸟才有机会成功?游戏开发该是迁就引擎的极限还是有其它的方法能够补齐之所不足?看似效能有限的手持设备 GPU 为何又能做出不输给传统游戏机的影像品质?而结合高速网路之後,游戏载具能够具有怎样的新风貌?
笔者这次邀访包括从传统游戏主机开发商意欲跨入网路游戏、 App 游戏市场的台湾卡普空、从 3D 绘图第一大厂提供游戏中介引擎让厂商可以加速开发流程并且补足原有游戏引擎之不足的 Autodesk 、提供许多手机应用处理器核心,近年踏入手持 GPU 架构供应的的 ARM ,从桌上型 GPU 第一大厂跨足手持应用处理器并且快速窜起的 NVIDIA ,就近年游戏产业进行探讨。
接下来将包含此篇导论,共连续五天,分别刊出与上述厂商针对现今游戏产业的相关采访内容。
标签: 开箱评测 SONY 游戏 aro Android microsoft nvidia nintendo gaming 微软 任天堂 autodesk capcom 平板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