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入门全幅单眼, Canon EOS 6D 动手玩

Canon EOS 5D Mark III 虽然下放了相当多来自 EOS 1DX 等级的机能,不过也因此机身等级也跟着提昇不少,当然也反应在当时的定价,但经典机型 EOS 5D Mark II 的价格带需要一款新的後继者,最後就是这款全新的全片幅入门机种 EOS 6D ,主打符合生活进阶拍摄者需求的机能、轻量化的机身以及相较 EOS 5D Mark III 更亲民的价格。

这次与 Canon 借到这款全新的入门款单眼相机,并且搭配旅游标准镜 24-105mm F4 L 使用,跳转开始介绍 Canon 重新诠释入门集全片幅单眼的机种。

EOS 6D 采用一张 35.9mm x 23.9 mm 20.2MP 的全片幅等级感光元件,与 EOS 5D Mark III 的 22.3 MP 的 36mm x 24mm 的全幅元件略小一些,一样搭配 DIGIC 5+ 影像处理器,提供 100-12,800 (可拓展到 50- 102,400 )的 ISO 以及 4.5fps ( 5D Mark II 为 3.9fps 、 5DMark III 为 6fps )连拍速度,快门速度最快达 1/4000 ( 5D Mark II 以及 5D Mark III 为 1/8000 秒 ),闪灯可同步到 1/180 秒。

对焦系统方面,采用全新的 11 点含中央十字对焦配置,虽不及 5D Mark III 的 61 点对焦点分布,不过对一般休闲摄影者倒也还算够用,而 6D 也特别标榜暗部对焦可达 -3EV ,相较 5D Mark II 在暗处的对焦能力有长足的进步。光学观景窗的视野率为 97% ,而放大倍率为 71% ,放大倍率相同、仅有视野率略小於 5D 系列 1% ,实际影响不算太大。

机身设计方面相当类似 EOS 6D 的设计,一样具备中阶机身必备的机顶 LCD ,机身正反面主机构为镁铝合金打造,而机顶区块则是采用高强度碳酸酯树脂,具备基本的防尘滴机能。机身按键配置相较於 5D 系列, LCD 左方的四颗按键被取消,後方大转盘上方的小型方向键则被 Q Function 与放大、检视键取代。至於 3 寸 LCD 为 104 万画素的等级,并不具备翻转与触控机能。 6D 也内建电子水平仪功能,便於拍摄风景。






至於 6D 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它是 Canon 首款内建 WiFi 与 GPS 的单眼机种, GPS 可用以加入地理标记,至於 WiFi 可进行 DLNA 、社群上传,以及透过平板、智慧手机进行无线检视、遥控拍照等功能;而模组的天线就位於军舰部,故 EOS 6D 也不具备内建闪灯,需要额外购买。根据使用经验,建议一般使用者若不需要使用这两项无线功能,建议直接关闭以免浪费电力。

模式转盘除了 PASM 、录影等功能外,也具备 A+ 智慧场景自动模式以及场景模式,即便不熟悉单眼相机操作的一般使用者,例如请路人或是餐厅服务生协助拍摄纪念照时,就可切换至这些自动模式减少对方操作上的困扰。至於储存介面则是采用目前市场最主流的 SD 卡槽,不过仅有单卡槽设计。

6D 的外观近似的 EOS 60D ,且机身重量仅有 680 克,即便安装电池也仅有 770 克,相较近一公斤的 5D 家族轻了许多,甚至比先前 APS-C 旗舰机 7D 的 820 克轻了许多,只比 EOS 60D 重了 5 克,在全片幅单眼相机算是相当娇小的机身。搭配此次一同借测的 24-105mm 的感觉与 60D 搭配同款镜头手感相当接近。

实拍的照片如以下

原图:请点此

原图:请点此





























原图:请点此





原图:请点此























虽然 EOS 6D 的快门寿命相较 5D 家族是少了 2/3 左右,不过对於一些不会经常拍照,与对於连续拍摄使用不高的一般家庭与个人使用者而言, 6D 的十万次快门寿命至少也能撑个三年左右,以 6D 的产品定位并无不妥,毕竟 EOS 6D 的价格也不过是几年前中高阶 APS-C 单眼机身的价格,而舍弃机能、换取全片幅元件似乎也是合理的。



ISO 51200 原图:请点此

高 ISO 的演算方面,笔者认为有延续 EOS 5D Mark III 的水准,以一般使用 ISO 3200 也觉得绰绰有余,若以一般非专业拍摄使用, EOS 6D 高 ISO 直出相较目前价格已经跌落到相近价位的 EOS 5D Mark II 方便许多。而色彩方面则保留 Canon 一贯的淡雅偏粉,白炽灯下的自动白平衡偏向氛围还原。

搭配 24-105mm 後的 6D ,笔者觉得以一般生活使用是相当便利的,不过笔者想提出两个关於此镜与 6D 搭配上的两个可惜的地方。首先是配重方面,相较该镜搭配较重的 5D 系列,多多少少会显得头重脚轻的感觉,也许搭配电池把手後重量会平均一些。

其次是由於变焦环紧靠卡口且面积较小,笔者习惯的左手握持位置想变焦时,左手指会与握在握柄的右手指微微卡住,若未来 Canon 新一代全片幅标准变焦镜可考虑加大变焦环面积与将变焦环与对焦环位置对调、呈现变焦在镜前、对焦在镜後的配置,对於现代变焦使用率大於手动对焦、多半仰赖自动对焦、仅有偶而才会使用手动对焦的变焦镜使用者会更亲切一些。

至於暗部对焦方面,笔者与一位 EOS 5D Mark II 与 EOS 60D 的使用者小聊的结果是,他认为虽然 6D 的配置点也许不如 EOS 5D Mark III ,但中央点的暗部对焦能力却有承袭其水准,对於常在偏昏暗的情境拍照的使用者, 6D 的中央点对焦能力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另外对於经常在直幅与横幅拍摄转换的摄影者, 6D 在 C-Fn II 的自动对焦选项当中,提供一样当机身转成直幅时,可自动将位於非中央点的选定对焦点跟着 90 度翻转到直幅後对应的位置,切换成直幅进行相同构图时就不需要重新调整焦点;另外也可以视个人需求,选择以对焦速度还是以对焦精确度为主的对焦逻辑。

至於 5D Mark III 的静音快门设计,在 6D 一样具备此项功能(感谢脸书读者李狮心提醒),不过 6D 的快门做动後,相较 5D Mark III 在非静音快门的反光板抖动轻微许多,只是快门的手感相较 5D 系列也感觉略微软了一些。至於 Live View 的对焦速度则依旧维持 5D Mark II 类似的水准,并无显着的提昇但也没有更退步。

做为一款入门等级的全片幅单眼相机,重视机身进阶功能的工作等级使用者,也许 APS-C 片幅的 7D 以及更高一阶的 EOS 5D Mark III 所提供的功能才能够满足其需求。相对的, 6D 虽然相较 5D 系列更为精简,机能与机身等级也不如 APS-C 的机皇 7D 那麽高,全片幅感光元件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以一般业余摄影者的使用而言, 6D 的机能也相当充裕了。

 


标签: 开箱评测 单眼 canon DSLR EOS 全片幅 eos 6d 相较 相当 功能 方面 6D